青年開工作室 設計製作文創模型
昉 · 工作室現時擁有自家設計、研發及生產的文創產品,產品聚焦澳門建築、澳門生活場景。負責人之一勞健偉憑着歷史學專業研究背景,將研究成果、具澳門文化價值的元素運用現代3D列印、微縮模型方式轉化為實際產品,冀廣泛進行澳門文化科普。同時,希望創業項目能被市場接受,做到正向循環。
製售建築場景模型
勞健偉表示,過往歷史文化科普更多靠非牟利機構推動,可往往會受到掣肘,故萌生以商業模式運作做到可持續發展,選擇以模型作為切入點,為此前期準備包括學習機器使用、設計,由零開始。
昉 · 工作室產品分兩大類,一類是澳門具歷史文化價值建築模型,較精緻但相對高價;另一類是場景模式,澳門常見生活場景模式,定價在數十元至一百元,接觸面較廣。最初產品簡單、技術含量較低,隨着技術不斷進步,產品類型增加、複雜度提升,經過時間累積,現有近百款產品,九成九以上是工作室出品,自家設計、生產、銷售,不量產雖然令成本較高,但正是手工製作才能凸顯產品價值。如今業務除了零售,還有工作坊、個性化訂製服務;零售渠道有門店銷售、寄賣、參加展覽等。
品牌成形薄有利潤
創業初期兩年處於虧損,但由去年起至今年定位漸清晰、品牌開始成形,支持者增加,有的模型收藏者會提供意見,如收藏款式、模型比例,久而久之訂出常規模型標準、規範。去年開始有收入能支持工作室運作且有微薄利潤應付日後發展,隨着疫後解禁,旅客比例亦逐漸增加。
優化流程產量倍升
在工作室向好發展同時,產量是一大挑戰。隨着技術不斷提高,製作流程優化後,產量有數倍提升,但通過優化製作流程步驟提升產量有極限,故有準備提升硬件設備,招募人力資源來加大產量。
與其他模型工作室有別,自己與團隊擁有歷史學、文化遺產背景,會刻意保留歷史建築有價值細節,甚至是已消失、但有價值的模型,形容“拎住模型可以呈現細節做到科普”,樂見會有小朋友主動了解甚至購買;另外,亦有視障人士能通過模型更具體了解澳門建築物。部分生活場景產品,如渠蓋、垃圾桶、信箱等屬於澳門文化符號,當產品面世勾起創作者、居民共鳴,認為自己工作具有意義。
談及未來發展計劃,在目前有正向收入基礎下,一方面希望另覓更大地方擴大規模。另一方面,由於成立初衷是以推廣澳門文化,模型只是其中一項傳達方式,故日後探索以遊戲、動畫等方式來推廣,讓更多熱愛澳門文化、熱愛歷史文物的愛好者有更多抒發感情渠道。
本報記者 張麗真
經營三問:
1、如何進一步擴大消費者客群?
2、工作室人手、產量有限,如何擴大收入渠道?
3、如何更好地讓消費者理解手作產品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