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花在哪? 消費正變化
現代人常說“時間就是金錢”,那麼每日的時間花在哪裡?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以評估居民生活質量、分析民生福祉改善等。當中,由於數字化、信息化程度提高,調查數據顯示,每日花在家務活動時間減少了,健身、上網的時間顯著提高,這種變化相信亦是澳人的生活寫照。
近年不少人希望從家務中“解放雙手”,除了聘請家傭,大量智能產品應運而生,掃地拖地機械人、洗碗機、抹窗機器人等入屋,幫輕家務工作;大幅提升利用外賣平台點餐,解決烹調的煩惱,如此種種,盡量把生活需求假手第三方處理,除了提升運用時間的自主性,無形中把生活效率、時間成本等觀念慢慢滲透到不同的領域,相互影響着個人消費行為習慣。
科技發達,很多生活環節打開手機可以解決。例如很多人喜愛逛街購物,現時則習慣足不出戶隨時瀏覽網店,現正舉行“雙11”購物節便是一例。大量網民早已列出購物清單逐一搜羅,冀用盡優惠額度慳錢買更多。
這些行為背後除反映了網購的威力,在海量的商品中提高消費命中率越來越不容易。據上述調查顯示,內地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由上次一八年調查佔一成八,到去年提高到兩成七;數據亦顯示,居民購買商品或服務活動的時間卻縮短。
除顯示在線生活的深刻變化,網民長年累月形成的網購習慣,只會不斷遞減花費的時間,意味着大量網店要成功引起消費意慾,如非有過硬的競爭力,大同小異的產品,經指尖一閃即逝的劃動,輕易地流走了潛在消費群。
這幾年科技產品與服務不斷融入生活,大量資訊推廣更易於觸達不同客群,但亦因大量無效訊息傳播,結果令消費者接受新品的門檻不斷提高,增添推廣困難。
伴隨更多科技化產品與服務出現,提升生活質量,亦倒迫供應鏈要滿足不斷提高的市場需求,本地中小企是否跟上消費者時間觀念轉變,投其所好?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