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澳金融宜加快對接內地實體經濟
【本報消息】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昨在“促進經濟多元發展論壇 · 現代金融與大健康產業”上,建議澳門在現代金融發展方面,金融業要加速融入大灣區、深合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深入對接服務內地實體經濟發展。強化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把經營網絡從本地擴大輻射至葡語國家、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及“一帶一路”沿線等地區。
銀行業增加值佔10%
毛艷華以“更好發揮澳門金融潛力支撐大灣區和深合區建設”為題演講。他指出,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擁有獨特的制度優勢,如自由港地位、資金進出自由等,為澳門金融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深合區自成立以來,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政策支持,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吸引大量澳資企業和人才,產業集聚效應日漸增強。
回歸以來,澳門金融業在經營規模、運作模式、服務區域和經營業態上均實現質的變化,銀行業增加值在澳門經濟總量中的佔比從○八年的3.4%,增至二三年的10%,成為澳門第三大產業。
故未來要發揮澳門金融潛力,需把握好現代金融業發展機遇,深入研究大灣區創新金融政策供給,大力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業務。同時,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加快完善中央證券託管系統,構建聯通內地和國際的市場基礎設施;着力發展跨境金融,推動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橫琴的金融領域的應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支持金融創新產品的開發。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推動銀行綠色業務發展,服務跨境人民幣發展。
發揮平台作用促進中葡金融合作,加強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協同互補,以及加強澳門複合型金融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