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老店冀政府幫推品牌故事
【本報消息】政府在一九年初評定出十二間商號為首批“澳門特色老店”,但幫扶工作後勁不繼,老店難受惠。對於政府有意透過構建三層式發展及支援框架幫助中小企經營,當中特色老店將是受惠的一層。有特色老店負責人認為,現時金錢幫助成效不大,更希望是協助做好宣傳,讓更多旅客認識店舖。
計劃有頭威冇尾陣
有特色老店負責人表示,政府在前期有向特色老店提供軟、硬件優化等的前期資助,但後續基本似“自生自滅”,無其他奏效的幫扶方法。尤其之後評選出一系列的特色店,特色店數量不斷增多,門檻不斷降低,有感政府已無暇顧及“特色老店”,變相十二間的“特色老店”與過百間的“特色店”同級,並共同經歷着各自發展的命運。
該負責人直言,負責推動和執行扶助工作的商會已無計可施,加上政府沒有注資,整個計劃形同虛設,難起成效。現時對外宣傳旅遊時,主力幫推土生葡菜,但其他的特色美食和老店卻欠缺機會。認為政府應思考如何把這些推廣資源延伸至不同領域,例如特色老店,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因此,希望協助特色老店做好宣傳,資源勿只傾斜一方,需要公平分配。
金錢資助作用不大
另有特色老店負責人對政府扶持特色老店的工作效果感滿意,但希望政府未來可幫助做好對外宣傳推廣特色老店的角色,尤其是吸引國際旅客。政府相關部門過往在聆聽特色老店意見上表現積極,理解在有限資源下,要平衡各方面的考量,實在不容易,較難持續投入資金或重點關注在特色老店。但由於不少旅客對澳門傳統特色老店興趣很大,尤其台灣、日本旅客,喜歡多了解箇中故事和文化,建議未來政府可協助特色老店,向國際旅客多宣揚故事。
現時本澳店舖普遍出現極端情況,即節假日旺巿,平日非常淡靜,希望未來不同店舖之間可多開展聯動合作,如旅客在澳玩樂過後,可介紹到特色老店“食返餐”,藉此吸引客人。強調金錢上資助用處不大,更希望政府可發力搞旺巿道,才是扶持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