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掀動價格?
供應商:短期物價影響微
【本報消息】美國向所有貿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中國亦宣佈向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作為反制措施。有商會稱,本澳目前貨源未受到大影響。近年本澳積極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議,相信對本澳物價影響不大。但認為五月後的情況難以預測,需密切關注局勢變化,積極尋找應對策略,保持本澳經濟穩定發展。
供應商聯合會會長葉紹文表示,從澳門與美國的貿易數據看,去年本澳出口至美國的貨物總值約三億元,由美國入口的貨物則有七十多億元,這貿易差額表明美國佔優。不過,近年本澳已不斷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議,採取多元化的進口措施,透過進口其他地區的貨物取代美國貨物。如美國肉類有部分已被加拿大、澳洲、新西蘭所取代,甚至有些肉類是日本、歐洲。至於水果,近期以國產為主導。故本澳物價目前變動不大。由於美國對徵稅政策設置寬限期,對於此前加徵的10%關稅,於四月五日前裝船或處於運輸途中的貨物,若於五月廿七日前抵達美國可豁免,但對五月後的情況才難以確定。
物價升降皆有可能
好的方面看,周邊國家和地區特別東南亞,為應對關稅壓力,可能會尋求出路,把產品大量推向港澳這些以往以低稅制著稱的地區。屆時市場競爭會變得激烈,商家可能會通過降價促銷來吸引消費者,物價有下調的可能性。
壞的方面看,遠洋貨物運輸的不穩定,增加成本。部分外國貨船因需繞道非洲,運輸時間延長,近期如從葡國運來澳的橄欖油,就由原來一個月的運輸時間,變成長達兩個多月。這不僅增加運輸成本,對乳酪、奶類製品及高端肉類等短期商品來說,還可能因運輸時間過長而影響品質,導致價格上升。
或現一櫃難求局面
此外,美國大幅加稅,還可能改變貨物流向,亞洲很多貨物可能會“有來無往”,美國、加拿大等美洲的貨物來亞洲增多,亞洲部分國家如越南,因美國調高關稅,其貨物出口美國的機會大幅降低,或導致貨櫃“有去冇回”或“有來無往”,造成“一櫃難求”的局面。
他稱,鑑於美國高稅率帶來的潛在風險,尋求新的市場勢在必行。本澳需把目光投向東盟國家、東南亞國家及葡語系國家,通過分散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