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品研討會 提升認知降風險
【本報消息】澳門空運暨物流業協會主辦的“關於澳門危險品供應鏈研討會二○二五”昨舉行,圍繞鋰電池問題處理及案例分享。主辦單位表示,研討會聚焦澳門航空貿易供應鏈所面臨的最新危險品風險,特別過去一年相關變化所帶來的挑戰,藉着交流探討行業應採取的最新應對策略,尤其是鋰電池問題。同時希望加深業界運作危險物品的操作和認識,在配合《危險品監管法律制度》前提下,逐步磨合出可令政府和業界共同營運的方案。
研討會昨日下午三時假中華總商會五樓舉行。澳門空運暨物流業協會理事長李賢德、會員大會主席陳智良、副理事長林廣彪等出席。該會顧問彭偉樂擔任研討會演講嘉賓。
鋰電池寄艙着火難發現
彭偉樂在會上分享及探討澳門進出口貨物在新的危險品條例中的操作和大灣區發展機遇時表示,鋰電池不可寄艙的主因,是以免着火時難以發現。
過往一些案例中,很多意想不到的物品或東西都會潛在風險。如曾有案例是活魚寄艙着火冒煙,原因是漁販在裝活魚的箱子裡加放漁藥,以免活魚水土不服。但一定濃度的漁藥遇着溫度三十八度時會冒煙起火,飛機艙經過太陽直曬或飛行震蘯,最終引致着火,燒着部分行李。
從這些特別個案得知,物流空運每個環節和步驟,在安全上均發揮自身作用,尤其現時大灣區城巿交流緊密,澳門也應重視一切隱藏危險品的風險。只有業界不斷提升自身水平,才可察覺更多事情,減少風險存在。
他深信有關危險品處理上也有發展新機遇,提醒業界需與時並進,提供安全、貼心的服務,相信對澳門面向國際的定位都會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