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投會議勿拘泥規模 關鍵合適澳門
【本報消息】由招商投資促進局主辦的“競投ICCA會議策略工作坊”昨舉行。有專家認為,澳門競投會議項目不必拘泥於規模大細,應更關注是否適合澳門,建議未來可從多領域挖掘機會。另有澳門業者建議澳門放大“平台”功能,並提高會展業統籌協調力,引國際會議。
明確競投優勢
工作坊昨日下午四時半假永利皇宮舉行。國際會議協會(ICCA)亞太區區域高級總監黃慧絹向超過五十位澳門會展業界代表深入解釋競投核心策略,包括目的地優勢剖析、提案書撰寫技巧及評審標準解讀等,並透過真實案例引導分組討論。
黃慧絹認為澳門會展優勢明顯,包括場地設備硬件和專業人才等軟件,更重要是政府在會展產業發展上投入大量資源,業界參與度也高,令產業得以提升。澳門要着力吸引國際會議,重點不必拘泥規模大細,應更關注是否適合澳門。如澳門有博彩業基礎及眾多團體和組織。而政府積極推動演藝之都、體育之城等,當中都蘊含機遇。建議積極競投項目,從而明確自身的競投優勢。
回顧過去十年會展行業趨勢,在科技、醫學教領域舉辦的會展活動量較多。未來澳門會展業也可以從不同方面探索發展機會,拓展不同題材和業務類型。
放大平台功能
澳門博覽集團合夥人及競投ICCA會議策略工作坊學員江世波表示,澳門吸引國際會議的劣勢,在於國際航線有限、本地市場規模小。建議澳門應放大作為“平台”功能,同時,政府不應僅從經濟因素考量國際會議的引進,還應重視其在社會、可持續發展等非經濟領域的價值。建議可借鑑泰國模式,重點提升澳門會展統籌協調力,有效調動政府部門、會展業界、科研機構、大學等社會各方資源,共同推動國際會議的引進和舉辦。
工作坊學員徐幸怡建議澳門利用好與橫琴密緊聯繫,以及借助大灣區的市場和政策,推動會展產業發展,擴大澳門會展業影響力。
工作坊後組織“Meet@Macao交流活動”,十多位擔任“澳門會議大使”的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等領域的學術領袖與行業專家蒞臨現場,與會展業界交流專業會議落地澳門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