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咖啡+ 引領消費新潮流
【新華社烏魯木齊電】一杯拿鐵、一塊提拉米蘇,看着窗外湛藍天空下的連綿雪峰,一坐就是一下午。這家位於新疆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白楊溝村山腰的黎彎德鄉村咖啡店,自年初開業以來,就列入不少人的“打卡清單”。
“冬日可以賞雪,期待夏天來遊山。”帶着孩子來黎彎德鄉村咖啡店慶祝生日的烏魯木齊市民艾尼格爾·艾爾肯表示,“咖啡+餐飲+戶外活動”的模式,非常適合親子活動。
文旅融合促消費新活力
如今,咖啡不僅是中國年輕人提神的好幫手,更成為休閒時光重要點綴。隨着中國咖啡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西北“咖啡+”逐漸引領消費新潮流,精品化、品牌化產品不斷湧現,文旅融合激發消費新活力。
“即使開在鄉村,我們也能以獨特的風景和較高性價比吸引顧客,周末基本滿座。”該咖啡店店長阿曼多·普拉提表示,未來還將打造戶外消費區、賽馬場、民宿露營等多種消費場景,讓“咖啡+山間美景”充分發揮效能。
沙漠咖啡師等應運而生
中國遼闊西北的咖啡地圖上,不僅有瑞幸、庫迪、幸運咖等連鎖品牌入駐,也有不少獨立咖啡店在文化遊、深度遊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更加“吸金”。
在燥熱的沙漠裡點一杯沁人心脾的冷萃咖啡,再請老闆幫忙拍一張“公路風”照片——位於寧夏中衛沙坡頭景區的離荒島咖啡店,為遊客旅途中的休閒時光增添些許“西北風味”。
“沙漠咖啡師”等新職業應運而生,帶動“九五後”、“○○後”年輕人實現本地就業增收。有沙漠咖啡師表示,“旺季繁忙時,一天要做幾百杯咖啡”。
本土元素新品跨界出圈
在小紅書等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青海的酥油咖啡、寧夏的枸杞咖啡、新疆的“饢鐵”咖啡等特色產品已成西北旅行攻略中重要一部分。一款款融合本土元素的咖啡新品不斷走俏市場,跨界“出圈”。
“這是我第一次來寧夏,這邊的枸杞很好。枸杞咖啡很有新意,也很好喝。”在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一層的咖啡廳,趙女士點了一杯枸杞咖啡。醇香的咖啡與厚重的歷史碰撞,為遊客帶來感官與味蕾的雙重驚喜。
重文化內涵場景化營銷
飲用咖啡越來越成為中國人的日常消費習慣。據國際咖啡組織統計,二三年中國咖啡消費者總數近4億人,咖啡年消費量達28萬噸,實現消費群體規模和人均消費量雙增長。
新疆女企業家聯合會會長、烏魯木齊勝天如院咖啡廳創始人金琳琳認為,隨着消費需求增加,咖啡產業在產品創新、業態融合等方面不斷發展,呈現規模化、多元化、本土化等特點,不少咖啡店更加注重提升文化內涵和場景化營銷。
走到新疆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人民東路北二巷一處拐角,會突然聞到烘焙咖啡豆的濃郁香氣。一家外表樸實的咖啡館隱於住宅樓之間,即使在旅遊淡季,顧客也絡繹不絕。
藉文旅資源增消費體驗
“我們萃取的不只是咖啡,更是濃濃的人情味兒。”庫爾勒兔猻山谷咖啡館負責人楊墩敏介紹,這裡已成為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的一處溫暖“山谷”,“客戶群體從中學生到七旬老人,不論誰來,都歡迎他們坐一坐”。
楊墩敏說,作為土生土長的庫爾勒人,希望這家溫情的咖啡店能成為城市文化記憶的注腳。
“消費者對‘詩與遠方’的追求和審美品味的提高也對經營者提出更多要求。”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咖啡小館店長表示,不止環境和產品要“出片”,還需要咖啡師在產品研發、原料甄選、沖泡技術等專業技能上下工夫。
伊犁師範大學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王冉認為,未來,中國西北咖啡產業在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將充分利用豐富的文旅資源進一步增強消費體驗,讓特色文化元素賦能咖啡產業發展,推動“咖啡+”不斷迸發消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