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利好生意
母嬰用品店倡育津需在澳消費
【本報消息】施政報告中提到將推出“育兒津貼”計劃,向每名三歲以下嬰幼兒發放每月一千五百元。有母嬰店表示,有津貼予家長是好事,畢竟育兒成本高昂,但效用持續性一般,除非政府規定津貼要在澳消費使用,否則難與網購平台競爭。
網購藥房競爭搶生意
有母嬰用品店負責人認為,現時母嬰用品巿場競爭已不限於澳門,網購方便,對實體店生意影響更大。今次政府首次推出育兒津貼,或對生意有短期刺激,如一些嬰兒用品銷量會增加,但長遠而言,這些津貼金只會落在剛性需求產品如奶粉、尿片,反之玩具、嬰兒紙巾等,居民較多選擇在內地平台網購,除價格更便宜,可享包郵直運到澳是最大誘因。
澳門母嬰用品店優勢逐漸減弱,因成行成巿的藥房變了百貨公司,生活用品、嬰兒用品幾乎全包攬,加上價格相對較低,“搶走唔少生意”。實體店經營騎虎難下,有租金、人手負擔,希望政府減輕居民育兒成本,並照顧中小企經營空間。
以電子支付形式領取
另有經營逾十年的母嬰用品店負責人表示,近年澳門出生率持續下降,加上居民消費審慎,業界經營壓力持續增加。新屆政府推出每月一千五百元的育兒津貼,雖未知能否鼓勵居民生育,但至少可以減輕新生兒家庭的養育負擔,在消費預算上可較為鬆動,相信新措施對行業有一定幫助。建議未來可把育兒津貼以電子支付或消費卡形式領取,確保民生開支用於支持本地中小企。
嬰兒產品銷量沖業績
現時不少藥房主攻銷售嬰兒產品,因奶粉、尿片銷量可拉高店舖整體營業額。有藥房負責人表示,正在進行的促消費活動,帶動該店生意非常好,不少家長有券在手,大手掃入奶粉和尿片,部分更會轉購現金券,為日後消費鋪路。由於嬰兒用品單價較高,生意提升很多。
政府推出育兒津貼是好事,畢竟育兒成本龐大,料可減輕家長部分支出負擔。但希望政府派發有關津貼時,可硬性規定領取的居民必需留澳消費使用,才可對實體店生意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