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漁助企轉型升級
戴司:關注“Z世代”需求 引客入區
【本報消息】多位議員關注如何推動社區經濟發展、提振內需。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表示,特區政府期望“授人以漁”,為中小企爭取時間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未來需加快針對二十歲出頭“Z世代”需求,設計各項引客入區措施。
立法議員黃潔貞、馬耀鋒關注現有提振社區經濟措施及引客入區措施的成效;議員胡祖杰關注如何鼓勵社區中小企加強培訓,提高經營水平及加強市場競爭力。
引各地特色店入社區
戴建業表示,特區政府在授人以漁方面作大量工作,透過促消費、引流等短期措施,為中小企爭取時間,讓其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經營能力及競爭力;同時配合智能化需求,特別是餐飲業智能化,如早期展示智能化設備展示及先導計劃,協助中小企餐飲改善經營能力,實現轉型升級,最終提升澳門中小企在大灣區中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研究引入世界各地特色企業進駐社區,發掘特色產品及服務進入澳門。以澳門作為基地,先帶入橫琴深合區,並輻射至大灣區,達至社區結構錯位化、特色化,與鄰近地互補發展,而非同質化、紅海化競爭。
引流措施迎合Z世代
當局希望在各方面協助中小企轉型,中小企也有適應過程,以加快開發年輕客群,包括如何迎合“Z世代”需求是當中着力點。特區政府現時推出的各項引流措施,均以此基礎為設計。如“Z世代”消費客群,消費模式傾向數字化,所有消費幾乎在手機完成,故中小企需要了解年輕客群“刷存在感”的消費心態,在產品及服務增值上增加特色、吸引力。
澳門在大灣區的地理位置有優勢,東面有香港、深圳,西面面對兩三千萬人口,可加以發揮。近年大灣區基建互聯互通相當發達,消費客群呈現“北上南下”轉移,如復活節入境旅客多於出境居民。旅客分佈澳門各區,其中“Z世代”機動能力強,具備較強的導航能力,來澳旅遊前已做好功課,深入至城市每個角落,所以中小企經營模式要創新轉型。
製造話題引客群消費
除檢討營商環境法律法規、美化環境,更重要是針對“Z世代”的偏好,製造話題,吸引他們慕名而至。如內地近期一套電影拍攝大炮台斜巷,令很多旅客慕名而至,兩邊亦多了很多新店,“咁斜嘅路都做到生意,值得思考如何製造話題吸引新消費客群。”他表示,年輕一代的消費需要有話題,這方面值得深思。除了“Z世代”,也會研究“Aplha世代”、“ Beta世代”的需要,讓中小企知道變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