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引資 加快多元產業
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是必答題,但當前綜合旅遊為主體的支柱產業,最為人熟悉,亦是最多持份者參與,要引導市場向新興產業靠攏,政府牽頭角色不可或缺。
走訪澳門“機遇澳門”媒體團昨採訪本澳不同公司,基本圍繞了澳門銳意發展的新興產業,從中醫藥大健康、金融科技到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利用澳琴聯動發展的優勢,打通海內外市場,成績有目共睹,有的在港上市,也有列入上市後備企業培育庫的公司。顯然若能成功把握機遇,澳門具備發展前沿領域的空間。但相比支柱產業的鋒芒,要讓內地市場重新認識澳門的後發優勢,以至吸引海外資金共同壯大新興產業,需要強而有力的引領。
疫後大量資金繼續流向支柱及周邊行業發展,憧憬捕捉快速復甦的旅遊經濟。但當整體市場結構出現了不可逆轉的改變,各路資金更須要重新部署發展方向;疊加國際政經形勢複雜,發展服務出口帶來的陰霾,短期難以消除。昨日有休企母公司以大幅折讓供股集資用於償還債務,無疑對大企於疫下舉債度日的問題再亮紅燈。種種不穩定因素,既對支柱產業推動行業自身業務多元化提出了新要求,亦對澳門優化經濟結構的時間表帶來緊迫性。
加快引導市場共同參與新興產業,時不可待。從施政報告強調拼經濟的決心,到提出投資發展重大建設目標,優化營商環境等,全部聚焦於開拓多元產業為目標。為配合政策方向,不同部門傾力說好澳門多元故事,推廣澳琴優勢,務求吸引不同資金落戶,幾乎是全方位發展。
回看澳門從淡化賭味,建立全新的綜合旅遊城市定位,投入大量資源與時間,結合市場消費新趨勢,好不容易取得進展。如今要加快培育新興市場,政府提出成立引導產業基金,結合社會資本共同發展,投入力量冀可倍數放大,並得政府“背書”,營造市場聲勢,關鍵是市場產出效益。誠然引導基金尚需要法律配套,但若未來成功吸引行業重量級資金共同參與,不僅可提升項目的成功機率,亦有助建立標桿作用。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