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非博彩實現質量轉型
統計局公佈首季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初步數據按年實質減少百分之一點三,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亦將澳門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從百分之七點三下調至百分之三點六,反映澳門經濟復甦之路存在不確定性。
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持續減弱,地緣政治衝突頻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貿易規則頻繁變動,作為外向型微型經濟體的澳門,難以獨善其身。在內部看,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一定進展,但新興產業的培育和成長尚需時日,短期內難以形成對經濟有力支撑。
穩住經濟基本盤需要穩住綜合旅遊業。“五一”檔期首兩日客量按年勁升逾四成,卻暴露出基礎設施短板。輕軌作為大型集體公交的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大量湧入的旅客加劇本地交通壓力,有必要加快完善輕軌路線,解決交通深層次問題。
據企業反饋,客量增長但生意未跟上。首季GDP初步數據顯示,旅客量增長一成一,但服務出口卻呈下降趨勢,“量增質減”趨勢會否延續下去,值得關注。從上市公司業績報告可窺探,高端消費受匯率波動和經濟環境影響顯著下滑;本地零售商抱怨大眾消費因網購衝擊和商品同質化增長緩慢。
短期來說,中小企可借鑒日本、韓國等經驗,除一般零售、餐飲供給,髮型屋、美容院、攝影館、化妝室等吸引年輕旅客到訪,冀補充部分消費外流的缺口;政府可從優化營商環境,協助中小企創新、開發新產品吸引旅客。長遠而言,推動非博彩領域投資,有助拉動消費。如發揮博企逾千億元投資帶動作用,以至落實施政報告提出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建設,有助吸引高端客群,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通過系統性的非博彩投資佈局,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消費生態,將投資轉化為豐富的消費場景、創新的消費模式和優質的消費服務,澳門將重新激發市場活力,實現從“人數增長型”向“消費質量型”旅遊經濟轉型,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走上高質量發展。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