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企充盈續航力
“五 · 一”假結束,人氣高漲卻未能擺脫旺丁不旺財,要扭轉疲弱消費市道,須要多管齊下共同努力。只是中小企能否順利跟隨大市成功轉身而已。
經歷疫情衝擊,即進入市場轉型期,要求革新經營、創意發展的聲音此起彼落,卻非易事。去年全年解散的公司突破千間,部分因項目結束而散伙,但更多因生意難做無以為繼。或許相比疫情的不可抗力,當前才是真正的考驗。
要順利通過這波升級考核,首要順應轉變,開發新市場;還要有過硬的核心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等於由內到外的革新。求變革新,糧草先行,這對於很多中小企來說卻是難題。
經濟復甦動能不減,但市場變化之大越來越看不透,中小企對融資需求陷入兩難。市道未盡如人意,按期還款並不容易。從官方公佈二四年中小企信貸報告可見,至去年底逾期三個月以上的拖欠貸款為四十九億,較半年前增加約百分之六。新批的信貸中,提供擔保比率由去年上半年的四成六,飆升至去年底的七成六,意味着伴隨拖欠情況增加,須要更多授信條件。據報告引述銀行拒絕信貸申請的原因,佔最多是中小企“信用情況較差”。銀行以風險為本作為審批信貸條件,亦是維持金融系統穩健重要一環。
企業要維持營運以至開拓業務,需要資金支持。施政報告推出中小企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支持企業補充資金流,增強抗風險能力。合資格中小企可申請貸款上限五百萬元、最長三年的四厘利息補貼,大大減輕利息負擔。但中小企認為申請貸款門檻較疫情期間提高,擔心獲批機會降低;銀行審批主要考慮中小企信貸資料、履約情況及生意環境等。
根據官方公佈的中小企信貸報告,中小企過去還款記錄將是申請信貸重要條件。倘有拖欠記錄,但堅持經營的,銀行會個別約談,並非完全拒諸門外,畢竟中小企是市場主體。計劃實施不久,宜持續收集訊息檢討成效,冀為努力經營的企業爭取成功授信的機會。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