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培訓與時俱進
科技賦能千行百業發展,重新定義業務發展結構,人資配置跟隨變化。如近日港資銀行裁員問題備受關注,據指因業務調整和簡化重疊職能,影響部分核心員工崗位。無獨有偶,近日跨國大公司宣佈裁員,強調裁員與績效無關,目標是精簡管理層級。不難看出,打工仔順應市場調節,是穩住職位的關鍵之一。
各地裁員潮此起彼落,如大型科企加大投資需開源節流,還有大型車企、奢侈品牌業績欠佳縮減人手。外圍環境如此,澳門無法獨善其身,所幸至今失業率尚處低位,但暗湧不斷,不能忽視。
不少行業為保留底氣,盡量減少增聘;倘若開發新業務,嘗試借助科技手段作為切入點,希望科技賦能提升營運效率。
參考外地推動AI輔助發展漸受重視,如AI客服、利用AI提升保險理賠效率、以AI做問卷調查等,滲透各行各業,調整業務結構將成發展新趨勢。當外圍發展持續有成,越來越多可量化的成果被看到,必然加速本地市場提升科技應用的水平。結合澳門將構建科技研發產業園,預料有更多科技研發轉化產品面世,提升澳門的科技應用含量。
各方已意識到科技的重要性,但要把科技運用得心應手,而非一知半解或低效應用,須要鼓勵大眾持續進修、熟習掌握。
近年AI平台成為很多人獲得知識、協助工作提升效率的工具,但未必人人都掌握竅門。官方順應社會需要推出相關應用課程是好開始,擁抱科技應用,並可結合就業導向掛鈎,增加就業競爭力。
考慮到未來AI應用無遠弗屆,甚至成為求職者入職條件之一,當下宜鼓勵出台更多不同應用課程,並創新課程設計安排,把過於依重安排於平日的面授課程,拆分至不同的線上課程或工作坊,有助招聘多元化的合適師資,增加課程設計豐富度,以至迎合不同報讀者的時間安排,展示科技賦能的優勢。就業市場對求職者學歷技能要求不斷提高,理應對職業培訓更渴求,增加多元、具延展的深度課程有現實需要。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