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壓力下參與度降溫
去年修讀職訓者減逾兩成
【本報消息】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去年開辦的職業培訓課程1,777項,按年減7.2%;7.6萬人次修讀,按年減21.8%,因部分針對疫情而設的臨時培訓計劃措施完結所致。當中,以公眾為招收對象所舉辦的課程896項及3.5萬人次修讀,分別跌12.5%及30.6%;為企業或機構舉辦的課程881項略減1.1%,4.1萬人次修讀,減12.3%。有人資公司表示,因應當下經濟仍不穩,建議開展實用、技術型課程為主。
企業縮減系統培訓
有人資公司表示,零售行業以往完善的培訓體系大幅縮減,多數企業傾向直接招聘兼職人員,不再提供系統培訓。有些行業則因不景氣,擔心浪費培訓資源(員工流動性高),對全職員工的培訓投入顯著減少。如今休企培訓體系較為完善,因非博彩元素項目增加,休企內部會定期開展與外國大學合作的培訓項目。
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舉辦職業培訓課程的機構67家,按年增1家;期末在職員工1,885人,增51人,當中教學人員(包括全職及兼職)增加54人至1,138人。
全年修讀人次前兩位的課程種類,分別是“商業及行政”1.7萬人次和“醫療衛生”1萬人次,分別佔23.4%及13.5%;其後的“語言”6,818人次及“職業安全”6,534人次則各佔8.9%及8.6%。
倡開辦硬技術培訓
有人資公司認為,兒童、青少年興趣類培訓需求增加,如語言類的相關教學人員需求增加,這類培訓主要面向青年,政府提供的持續進修資助,也促使更多人報名。
但中年人培訓市場卻萎縮,尤其在經濟壓力下,更注重短期收益,認為參加與工作關聯度低的培訓,耗時且回報有限,對職業培訓參與度下降。再者,截至今年三月底,外地僱員有18萬,以當前經濟來說,外僱宜削減,可釋放更多文職崗位讓本地人就業,否則本地人對職業培訓的認可度將進一步下跌。
該人資公司認為,當前經濟不景氣,實用性強、可快速帶來收入的硬技術培訓更具吸引力。如與裝修、房屋驗收相關的水電工程類培訓需求上升。這類技能不僅可用於創業,也可滿足家庭日常維修需求,兼具經濟性與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