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拼購重組新規 助上市企發展
【新華社北京十六日電】中國證監會十六日公佈實施修訂後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在簡化審核程序、創新交易工具、提升監管包容度等作出優化。新規將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拼購重組積極性,充分激發拼購重組市場活力。
首建簡易審核程序
修訂後的重組辦法積極回應市場關切,多個“首次”進一步激發拼購重組市場活力。
——首次建立簡易審核程序。新規明確,對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以及優質大市值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實行“2+5+5”審核機制,即兩個工作日內受理、五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五個工作日內完成註冊。審核流程極大壓縮,交易效率和便捷度將大幅提升。
——首次調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監管要求。新規提高拼購重組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變化、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監管的包容度,解決市場交易痛點。在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降低上市公司拼購的制度性成本,增強對科技創新行業拼購、國有資產整合等的監管適應性。
首引反向掛鉤安排
——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機制。新規建立重組股份對價分期支付機制,以滿足上市公司視後續標的經營狀況靈活調整支付股份數量的需求。創新性的制度設計可在科技型企業估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利益。
——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掛鉤”安排。新規對私募基金投資期限與重組取得股份的鎖定期實施“反向掛鉤”,明確私募基金投資期限滿四十八個月的,鎖定期限可相應縮短。這有助鼓勵私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拼購重組,有效緩解“退出難”問題,暢通“募投管退”良性循環。
透視拼購重組市場的變化,新質生產力是關鍵詞。今年以來四成拼購重組涉新質生產力領域,上市公司或標的所處行業為新質生產力領域的資產重組約250單,是去年同期的2倍。其中,重大資產重組逾50單,是去年同期的4倍。
暢通創新資本循環
從資本市場板塊看,新質生產力的聚集地科創板,今年新增披露的重大資產重組數量已超過二四年全年。“拼購六條”發佈以來新增披露的重大資產重組數量,已超過開板前五年的總和。
同時,拼購重組正在成為暢通創新資本循環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近30家上市公司收購擬IPO資產,佔比約3成。擬IPO資產拼購退出案例增多,也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多選擇。
業內人士指出,監管部門在鼓勵上市公司拼購重組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重組辦法作為上市公司拼購重組的“基本法”,優化後將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場各方信心、提升拼購積極性,賦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