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化+消費降級 餐飲冰封
【本報消息】統計暨普查局公佈,首季飲食業電子支付交易額按年微升,其中“快餐店”交易額升一成,“西式餐廳”則跌近兩成。有餐飲業者表示,行業分化顯著,居民消費意願顯著減弱,形容餐飲業正處“冰封期”,建議推刺激措施提振信心。
財富效應縮水消費弱
有餐飲業者分析,當前經濟大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居民對經濟形勢缺乏明朗預期,如房地產行業不景氣,財富效應縮水,直接影響這群消費主力的消費意慾,外出就餐頻率下降,或更傾向縮减非必需支出,轉向簡單飲食,如光顧快餐店、簡餐。
據所收集意見反映,並非所有快餐店、茶餐廳生意都有增長。有食肆反映下午茶時段僅幾檯客,生意慘淡。業者表示,雖然首季整體行業交易額上升,但去年行業情況並不容樂觀,故該升幅並不代表行業興旺,餐飲行業仍處“冰封期”。以剛過去的母親節為例,傳統中菜和西餐的家庭消費大幅减少。
旅客量多消費意願低
很多餐飲企業反映,澳門本地人好像“消失”了,業者認為這受多方綜合因素影響,難單靠企業提升競爭力改變現狀。不僅澳門,香港同樣暴跌,反映在整體大環境下,港澳企業普遍面臨困境。在旅客市場方面,旅客量多,惟消費意願不強,多數只求吃飽,不像以往般會花費一定預算在餐飲上。且度假村配套完善,不少餐飲消費流入博企,如博企內西餐廳雖定價較高,但通過大幅折扣、優惠活動吸引客源。民生區餐廳則受成本壓力所限,難以跟進此類促銷策略,形成不公平競爭。
業者表示,陸續有餐廳、老字號計劃結業,也有連鎖餐廳縮減規模,尤其有經營者與業主因租金談判僵持不下而關店。擔心一旦結業潮擴散,將進一步衝擊就業市場與消費信心。
冀推措刺激餐飲需求
當前澳門餐飲業的分化與低迷,反映經濟和業內的深層矛盾。政府雖積極推出各種措施改善營商,如推動“社區消費大獎賞”鼓勵留澳消費、引IP打卡點等,但也有因中獎概率低、刺激力度不足等,漸弱對行業的拉動效應,如有旅客在IP裝置打卡後就離開。建議參考疫情期間直接向居民發放消費補貼的措施,緩解生活壓力的同時,針對性刺激外出就餐需求,通過精準政策提振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