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探討數字化賦能城市發展
【本報消息】國際旅遊與區域發展學會主辦的“二○二五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命運與發展論壇”昨舉行,旨在搭建跨學科、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台,探討如何在數字化、智慧城市和文化賦能背景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
論壇昨日上午九時半在澳門勵庭海景酒店多功能會議廳舉行,吸引了多地的學術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區域融合與城市發展的未來方向。
拓灣區旅遊國際市場
學會副會長柳嘉信稱,旅遊是促進全球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樑,透過跨文化交流,旅遊增進了不同民族間的理解與尊重,有助於建立和平與合作的國際關係。今年是“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二十周年,國家賦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發展定位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旅遊讓澳門憑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高度連動性發揮牽頭作用,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搭建民心相通的橋樑,拓展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的國際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前重要的研究課題。
會上,還舉行了新書《老街不再老?符號學視角:歷史街區旅遊空間生產研究》的發佈會。以及該學會與珠海市萬山區民宿協會及華期文化科技(珠海橫琴)有限公司簽署建立文旅產學研合作關係。
在主旨演講環節,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方遠平、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教授謝俊民以及澳門旅遊大學創意旅遊與智慧科技學院教授古紀瀅,分別就“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與區域旅遊創新:大灣區的實證研究”、“城市建成環境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廟宇非遺文化在城市變遷中的角色:記憶、認同與地方營造”帶來了前瞻性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