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龍主任提七範疇利澳發展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上周結束一連六天在澳考察調研,行程非常豐富,會見了行政立法與司法機關主要負責人、聆聽了社會各界人士就澳門社團建設、經濟發展、澳琴聯動、民生服務等發表不同意見,考察了國際旅遊綜合文化區和科技研發產業園的潛在空間、沿海海域、現有的文化設施以及旅遊大學等能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厚積薄發的空間或載體。當前澳門社會各界正積極落實貫徹習主席去年蒞澳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行政長官岑浩輝亦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以及中美正值關稅貿易戰展開談判、社會各界對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心感擔憂之際,夏主任選取這個時機再親臨澳門,並表達中央領導人對澳的親切關懷,發表一系列語重深長、振奮人心的講話,提出了對工商界人士的“四點希望”和對特區政府七大範疇工作,無疑為澳門社會各界注入強心針,堅定發展理念,奮力拼搏鬥爭,為進一步落實習主席講話精神提供指引。
加快推進經濟多元
夏主任提出的七範疇工作,很多都是當前澳門急需解決的痛點和難點,比如排在首位的樹立危機意識,居安思危,全力加快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正好回應了去年習主席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當中的“四點希望”,排在首位的同樣是着力發展經濟適度多元。確實中央提出經濟適度多元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稅收來源的單一已在疫情期間敲醒了廣大的澳門居民。疫情過後經濟穩步復甦,但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要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識,再不能把經濟適度多元當作一個口號,要實實在在看成果、看數據、看體感。四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目的提出是為“1+4”發展注入新動能,要小心規劃而行,與業界作好充份的溝通。營商環境和法制落後亦制約不同產業的發展,因此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結合的先決條件。夏主任此行對工商界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四點希望”外,在七範疇當中也提到要工商界在特區建設和國家發展中更好更大發揮作用,特別是在經濟適度多元與“澳門”+“橫琴”這一發展主題,澳門工商界一定要有鬥爭精神,要堅定信心、發揮自身的優勢,突出重圍,做大做強。
傳統社團革新求變
加強愛國愛澳社團自身建設也是七範疇當中一個極需提質的工作,結社自由和社團文化是澳門一大特色,回歸前後都擔當起政府與社會橋樑,承擔社會服務重要功能。但這種特色與功能正被社團數目的無序擴張、社會力量分化等因素逐步侵蝕。雖然澳門不少愛國愛澳社團擁有優良的光榮傳統、或走過光輝的百年歷程,但並不代表不能變、不求變。傳統社團更要回歸初心,革新求變,為新時代引領澳門提供與時俱進的服務,爭取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新一代的認同,以參與者、實踐者、貢獻者的姿態更好地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特區政府也要從法制改革方面為社團建設的質與量把好關,社團數目過萬並不能造就特區的一張“金明片”,只有百花齊放而又綻放光彩,堅定不移走愛國愛澳之路才是正道。
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 馬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