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青年就業須提前規劃 拓寬職業路
【本報消息】六月將至,新一批新鮮人準備入社會。有學者建議青年就業要提前規劃與心態調整,應注重實習過程中的經驗積累和能力提升,並要積極投資自身,拓寬職業道路。“就算依家所學未必對口,但不代表將來冇用”,只有主動出擊,才可把握就業先機。
自律學習投資自身
有學者表示,本澳教育部門、青年工作部門及各類學會、青年社團等提供豐富的培訓和實習機會。據其了解,有學生在疫前意識到博彩業需求轉型,故通過修讀金融、管理等課程獲得本科學位。在學習期間參與金融等學會所提供的實習機會,最終成功轉型。這一案例表明,提前準備可幫助年輕人抓住機會,避免錯失發展良機。
對於課程與市場的對口性,學者認為人生漫長,對自身知識的投資終將有用,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年輕人自律學習是關鍵。本澳在職業技能認定方面,勞工事務局提供大量培訓和認證機會。再者,人才發展委員會每年有資助計劃,對考取專業資格認證的人員,給予一定金額的資助,社會亦對證書認受性高。
調整心態珍視實習
學者強調青年調整就業心態更重要。以大灣區實習為例,政府為大學生提供一定的實習補貼,但有人嫌少。從企業角度看,實習生在初期可能貢獻有限,企業提供實習機會,更多是出於培養人才的目的,甚至企業可能需要投入培訓成本。因此,年輕人不應過於計較短期利益,應注重實習過程中的經驗積累和能力提升。
有部分青年抱怨本澳在選擇職業時有局限性,但卻不願意走出澳門工作。學者認為年輕人應拓寬視野,利用自身能力積極參與區域或國際市場的競爭。此外,家長也應調整心態,支持年輕人的職業選擇,鼓勵他們從基層做起,勇於接受挑戰。尤其現時澳門與灣區協同發展,密不可分,本澳有不少企業希望“走出去”發展,倘有灣區工作經驗,“機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