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創新博覽閉幕
阿里巴巴:企業出海 宜注重本地化
【本報消息】為期四天的第五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昨閉幕。在閉幕式環節中,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分享對領導力、創新及應對當今全球挑戰的獨到見解時,建議企業國際化進程應注重“本地化”,創新不應只停留在技術上創新。未來亞洲、歐洲市場潛力大,為企業提供機遇。
閉幕式昨日下午四時假澳門巴黎人劇場舉行。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聯合創始人賀建東與蔡崇信圍繞多個議題對話討論。
花時間融入當地文化
如今中美貿易磨擦有諸多不確定因素,蔡崇信指出,關稅戰背景似乎有一些不理性行為,但有一件事總是正確,那就是無論是股東、投資者還是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都厭惡“意外”。預判到潛在政策風險時,管理層主動與多方建立對話通道,清晰傳達業務邏輯與社會價值,把被動應對轉化為主動溝通,可幫助企業在複雜環境中找到發展空間。
對於企業出海,他認為,“走出去”往往涉跨國合作。跨國合作關鍵在於信任,信任需要時間積累,其中,本地化尤為重要。建議創業者在海外拓展業務時,應花時間融入當地文化,贏得尊重基礎,“了解當地的人、了解當地的文化”。
國際化過程中,阿里巴巴積累豐富經驗,如在土耳其收購電商平台時,保留本地管理團隊,只注入技術支持,這種“中國技術+本地團隊”的模式,發揮技術優勢,又適應當地市場。
場景需求推技術迭代
當下人形機器人成為科技熱點。蔡崇信笑稱,“多數智能機器人無需形似人類,功能適配性才是核心。”要有“去形式化創新”思維,強調要以場景需求反推技術迭代,而非盲目追逐技術。
身為籃球迷,他介紹“艾莉(Ellie the Elephant)”是紐約自由人隊的新吉祥物,通過IP人物多場景延伸,把體育競技轉化為具備情感連接的文化符號。這種創新不是技術創新,而是一種“創意創新”,讓體育IP擁有更強生命力。
他回顧阿里巴巴在發展中遇到過不少挑戰,形容企業發展就像體育比賽中“不可能永遠勝利”,企業要學會從挫折中恢復。如今阿里巴巴聚焦電商、雲計算和AI,正是在挑戰中調整的結果。
籲亞企聚焦亞歐市場
在逆全球化主義抬頭下,展望未來,蔡崇信認為亞洲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規模不小,加上印度、巴基斯坦南亞的人口紅利尚未完全釋放,亞洲內部的商業互動潛力巨大。此外,歐洲市場也值得關注。歐洲人對文化的理解並非“非黑即白”,歐洲文化和亞洲文化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這為亞洲企業提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