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創新活力刺激消費
現金為王,可能是當下很多人的想法。據澳門金管局數據,至三月底總體居民存款高達七千八百多億元,每月持續攀升的存款額,有常規性的利息滾存增加、薪酬給付等款項。但高儲蓄率意味着居民所持資金增加,未必是獲得感提升,反而是想維持高度流動性和安全性,應對挑戰。
近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持續回落,高息定存難再,資金會否流出安全的存款市場,除橫比不同的存款產品,還要視乎其他投資市場的出路是否具吸引力。
疫後樓市跌勢未止,難以吸引資金入市房地產;捕捉股市升勢者,近期仍受關稅問題影響股市行情,持盈保泰的投資者不敢貿然大舉投入股海。進軍實體行業發展,面對低迷的市場氣氛,窒礙了投資信心。倘沒有充分把握,不論是居民還是投資者,持有現金或高流動性商品料仍是主流。倘此問題遲遲未見改善,必將影響經濟復甦進程,率先在消費市場表露無遺。
居民不願花、不敢亂花錢有增無減,導致消費降級、低性價比產品易被淘汰,又或網上推陳出新的替代品湧現,大浪掏沙,真正留在本地消費的產品及服務持續縮減。結果政府推出的消費獎賞活動,無形中將市場的消費水平重新再定價。每當價格“正常化”,消費觀念卻未有跟隨回到原來水平。結果獎賞活動後,未能重新培育本土消費氛圍,反而令獎賞活動難以退場。儘管各方深明活動治標不治本,卻未有其他替代方案。環環相扣,市道不振,投資氣氛亦被抑制。
澳門以綜合旅遊業支撐經濟發展,方向明確卻又開始迷失發展方向。過去圍繞支柱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的行業,如餐飲、零售,如今無法倖免於消費不振的困境,汰弱留強明顯。
據旅遊平台攜程預計全球旅遊業增速有望超過GDP增長,市場前景大好。但並非如過去般躺平就可生意滿滿,甚至設立旅遊創新基金激發創意,拉動增長。對於澳門持續受旺丁不旺財的困擾,有效鼓勵創新發展,拉動市場活力,提振消費,迫在眉睫。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