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發揮聯通世界
今年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涉及港澳篇幅首次提及了“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關於澳門如何憑借“一國兩制”優勢,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強化內聯外通,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發揮澳門精準聯繫人的作用,更好更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下作三方面建議:
第一、深化國際交往,提升澳門國際影響力。
澳門以“中葡平台”定位作為深化國際交往的核心,除葡語國家以外,亦可多與歐盟、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交流合作。除經貿往來,應拓展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交流,促進文化認同與科技成果轉化,開展多元交流活動,實現多區域互聯互通,推動澳門國際合作網絡的全方位拓展。
舉辦更多高規格國際活動,吸引全球企業參與,能有效提升澳門影響力,包括與香港、廣州等大灣區城市聯動承辦國際性活動,形成協同效應。同時,借助“世界文化遺產”和“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名片推廣文化旅遊,加強與不同國家的文化互動,既能吸引國際遊客,也能增進民間友好,鞏固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樞紐地位。
第二、構建支持體系,助力中小企業“走出去”。
鼓勵澳門中小企業“走出去”,多帶領澳門企業參加國際性一級展會、活動,如世博會、米蘭設計周等。建議在葡語國家建立“澳門商品展銷中心”,爲企業提供長期展示與銷售平台,助其精準對接國際市場。
積極推動澳門潛力品牌進入國際市場,對註冊國際商標或專利的企業予以獎勵。建議設立“澳門品牌國際化專項基金”,可以跨部門協作聯合推動,支持企業進行品牌升級、國際認證、拓展海外市場等,根據品牌拓展計劃,以比例資金配對方式資助,加入行業專家顧問協助,支持品牌長遠發展。
第三、吸納全球“另類人才”,激發創新活力。
近年,世界各地都積極吸納人才,澳門可考慮多吸納“另類人才”,包括世界各地青年創業者;創業者是最具能量、最具顛覆性思維的一群,可以增強城市創新活力、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從而推動科技、文創、數字經濟等產業。
政府可以考慮通過“創業簽證”或“創業者居留計劃”等,吸納“另類人才”,提供辦公空間、稅務優惠、法律諮詢等配套服務,營造一個最佳的創業環境,進一步可以協助企業對接大灣區風投機構或引導休企投資初創公司。此外,創業者自帶的全球資源網絡,可幫助澳門對接全球市場,促進資源共享與區域競爭力提升,爲中小企業“走出去”搭建橋樑。
澳門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澳門中小企業海外拓展市場,為本地巿場注入新動力,從而推動經濟多元化,爲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獨特力量。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委員
謝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