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開發供應 共拓國際客
澳門周四起向中東五國實施入境免簽,為擴大國際客市場創造條件。據官方統計,基本沒有中東旅客數據顯示,客量基數低,過去亦未有刻意開拓。伴隨着新的便利入境政策落地,助力拓展國際旅客,還需各持份者強化多元的接待能力。
澳門長期深耕大中華旅遊市場,疫後向國際市場發力,東北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因與澳門有直航,疊加這些地方的客人對澳門旅遊市場並不陌生,爭取客源事半功倍。今年一至五月,每月迎來逾二十萬國際旅客,按年比較保持增長。但受內地旅客增速較快,此消彼長,國際旅客佔總體旅客量不足一成。
為加快國際旅客市場成長,政府多管齊下。旅遊部門攜手業界遠赴多國宣傳推廣,組織網紅宣傳,引入大型IP項目開拓粉絲旅客,結合大小常規性的節慶盛事活動,幾乎每月設有不同主題提升澳門的曝光率,入境旅客數量持續攀升,宣傳具有成效。考慮到旅客市場國際化,如何迎合四方客路需求,宜引導市場開發更多國際化的商品及服務。
如即將免簽入境的中東旅客,初期入境數量未必有顯著變化,但可乘着外圍東風加快發展。例如內地在過去互免簽證的政策下,早前再向中東四國試行免簽,意味着這些中東旅客若以一程多站赴灣區,澳門有近水樓台之便,甚至可借助周邊地區的國際航線,借力開發旅遊市場。旅遊部門今年已到中東國家宣傳推廣,澳門亦首度登上“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這些客觀條件有助提升澳門吸引中東客。
相比傳統東北亞、東南亞市場,澳門對中東市場顯然較陌生,能否激發市場創造供應亦是未知之數。但正如旅遊局長所指,中東旅客有逗留時間較長、家庭規模較大的特點,若能成功開發,對於延長旅客逗留時間,創造條件刺激旅遊消費具重要意義,拓寬旅遊市場廣度,有助激活新需求,亦減少一窩蜂爭奪相同市場。
開發國際客源市場是長期目標,無法一蹴而就,但需要市場和應參與,才能加快開發。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