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發展短板 革新服務
近期,香港老牌餐飲接連退場,除因港人“北上消費”,行業競爭力、消費體驗不及內地,更凸顯香港餐飲業短板。一海之隔的澳門,同樣面對類似挑戰。不少居民感嘆內地餐飲選擇多、價格優、服務暖,周末過關覓食成為常態。如何重塑留客力,將成為餐飲業亟待思考的問題。
對居民而言,北上消費除了吃喝玩樂選擇更多,性價比與體驗感與本澳存在較大差異。同樣的消費預算,在內地提供不同的餐飲場景,更可享受到更豐富的菜品與貼心服務,甚至附贈紙巾與餐後水果。澳門則有較多餐廳收取服務費、紙巾費等,難免讓消費體驗打折扣。
澳門經營成本難與內地比較,餐飲業要在逆境中破局,須守好本土特色。如土生葡菜、茶餐廳特色菜、葡撻等澳門的特色美食,是內地餐飲業難以複製的核心競爭力,故應把菜式持續融合創新,讓傳統味道煥發現代活力。過往不愁客路時,個別餐廳把特色做成“流水線”,菜式選擇少,下單不消數分鐘已上菜,“預製品”讓慕美食之名而來的顧客感到誠意不足,“冇下次”成為選項。
出品以外,餐飲業界宜持續簡化收費體系,取消非必要的服務費,提供如紙巾等基本服務,從細節提升好感;透過數字化系統推出“掃碼贈小吃”活動,增加會員積分換取菜品等,提升顧客回頭光顧意願,用更靈活的方式贏得口碑。更可針對居民推出社區化服務,如街坊優惠、生日專屬禮遇,增強熟客歸屬感。
澳門每年吸引數千萬旅客,擁有“美食之都”金名片,餐飲不應僅為果腹選擇,更應成為文旅體驗重要一環。針對旅客,餐廳可與本地手信業合作,推出手信體驗區,讓旅客在用餐時感受“澳門故事”。用美食串聯城市記憶,讓感受美食變成旅行目的。
北上消費趨勢無法逆轉,業界不妨把北上消費潮當作一面鏡子,既看到行業自身短板,更看到未來升級發展的方向。堅持本土特色,不斷革新服務,在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春 耕